当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简称“雅下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开工时,世界目光聚焦于这项“世纪工程”的规模与雄心。但鲜为人知的是,国家早已为这一超级项目织就了一张由央企、科研院所和产业链巨头组成的“保障网”,从技术攻坚到生态保护,从能源外送到区域振兴,布局之深远远超想象。
“国家队”集结:从广东藏粤直流电力公司到国网西南电力研究院7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官宣成立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位列央企名录第22位的“新巨头”,被赋予“世纪工程总管家”的使命。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揭牌仪式上强调,“坚持质量为先、安全为本,注重科技攻关和生态保护”“全力把雅下水电工程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纪工程、标杆工程”。
而更早的布局已悄然展开。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合资成立广东藏粤直流电力公司,共建2681公里“藏东南-粤港澳”特高压通道,是全球首个特高压四端柔性直流工程,总投资550亿元,计划2029年投产,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100%绿色电量450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西南电力研究院,2024年底国网总经理庞骁刚在筹建工作推进会上表示,组建国网西南电力研究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技术“黑科技”:从空气轴承到智能掘进机雅下工程的挑战不仅是规模,更是技术极限。工程采用的“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模式,需挖掘单洞超50公里的引水隧洞,且面临高含沙量、地震频发等难题。为此,东方电气研制耐泥沙磨损的冲击式水轮机,线速度达120m/s(相当于台风风速),突破2000米水头压力极限;上海电气与德国Voith合资公司共享高原泥沙磨损模拟数据库,研发耐磨转轮材料;中国电建则定制了直径15米的智能盾构机,可实时感知岩层变化;中国能建服务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升级,旗下易普力民爆公司提供高原定制爆破服务;铁建重工、中铁工业供应50台硬岩掘进机(TBM),单台价值3亿元,专攻3000米超深埋隧洞。
产业链“狂欢”:从水泥厂到碳交易超级工程拉动超级需求。西藏天路、高争民爆等本地企业已扩产高原特种水泥和民爆物资;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凭借在电力勘测设计领域的绝对实力,将拿下多数勘测设计订单。更长远的是,雅下工程每年3000亿度绿电产生的碳汇指标,未来可通过碳交易为西藏财政“造血”——华夏基金测算,仅此一项或年增收益数十亿元。
未来已来:一场跨越多年的国家行动从雅砻江流域的“水风光蓄互补”试点,到雅下工程的全面铺开,中国清洁能源战略的连贯性清晰可见。正如银河证券所言:“这不是单一工程,而是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支点。”随着2035年全面投产的倒计时启动,这张由央企、科技与资本共同编织的“保障网”,正将世纪工程的蓝图一点点变为现实。
作者:电力网团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