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正规买球网。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谋划推进近零碳示范区建设,已初步形成评价标准引领、先进技术支撑、多类型多场景覆盖的南网“近零碳”“零碳”实施路径,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而行。近日,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近零碳示范区典型案例发布,其节能降碳效果突出、标杆作用显著。
南网报今起开设“走进近零碳示范区”栏目,寻访南方五省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的一线案例,讲述南方电网绿色发展的生动故事。
在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祥云路旁,一座看似寻常的8层建筑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静谧。楼顶的光伏板泛着微光,南北两侧的开启式侧窗悄然调节着室内气流,墙体特殊的保温材质在阳光下折射出浅灰色光泽。
这里是南方电网公司近零碳示范区——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线路工区近零碳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近日,随着公司2024年21个近零碳示范区成功验收,记者走进横琴这座零碳大楼,探寻零碳建筑有哪些创新密码。
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
能耗强度低国标34%
步入零碳大楼,最直观的感受是明亮却不刺眼,时而还能感受到清风微拂。
“秘诀在这里!”广东电网公司直流配用电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与开发专责李建标指向天花板上的装置向记者介绍,该建筑中庭区域为可开启天窗,3层至8层部分通道外玻璃幕墙亦为可开启式窗台,东西两侧的排风口使更多自然光源直接穿入竖井到达外走廊。“大楼的竖井结构,不仅提升建筑内部风压,增大室内外空气热交换,降低热岛效应,且能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李建标说。
即便是在地下车库或楼梯拐角,自然光线也能均匀洒落。“我们选择适宜场地安装导光管,一根STG530导光管可覆盖采光面积约为80平方米。”据介绍,该建筑布设了12套导光管,可解决近1000平方米地下室日间照明问题。
“能耗强度低至42.87千瓦时每平方米,较节能建筑平均值降低46%,比国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规定值低34%。”李建标介绍,示范区从设计之初便以“零碳”为目标,以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改善建筑节能效果。
例如在该建筑外墙内侧增加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涂层,大幅提升楼体保温性能,减少空调系统能耗,同时通过内遮阳措施调控太阳辐射得热,降低室内冷负荷需求超25%。
在该建筑中,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被充分利用,非机械、无耗能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大幅降低了建筑采暖、空调和照明灯负荷,营造了舒适而节能的环境。
主动式节能技术
实现绿色能源自给自足
通过无人机视角俯瞰,16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映入眼帘,湛蓝的光伏板与蓝天相映成趣,加上建筑旁110千瓦的车棚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26万千瓦时,可满足大楼25%的基础用能。
巧妙的是,光伏发电通过直流供电网直供大楼的用电与充电桩,“我们配置了不同的变换器为全楼空调、办公、充电桩以及功能房供电,减少交直流转换损耗,实现光伏、充电桩等直流电源及负荷高效利用。”广东电网公司珠海横琴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自动化专责夏子鹏说。能源直供降耗实现了建筑用能高效,通过光伏发电将能量直供至空调、充电桩等设备,减少转换损耗3%—5%。
除了采用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和主动式节能技术外,该示范区还通过场外绿电交易全额补充购买绿电,实现整体零碳运行。
此外,示范区应用自主研发的“横琴电鸿零碳智慧楼宇系统”进行能耗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柔性调控能力,可实现负荷曲线定制调控:负荷调节比例达62%,需求响应能力超500千瓦,偏差率低于10%。“比如阴天光伏出力不足时,系统会自动调用储能并调节空调运行模式,确保舒适度的同时维持低碳运行。”夏子鹏补充道。
该系统如同建筑的“智慧大脑”,能结合天气预测、电网负荷等因素,动态协调光伏、储能与用电设备。“600千瓦时的储能装置可存储节假日富余光伏电量,并实现100%本地消纳。”夏子鹏指着屏幕解释。此外,珠海供电局还在该建筑部署了微气象站、户内环境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户内外环境数据,电动天窗及电动侧窗调控系统、空调终端调控系统等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优化建筑的通风、采光,并依托用能监测系统实现能耗最优管理。经测算,该建筑每年减碳近514吨,相当于种植2.06万棵树。
被动式节能技术降低暖通与照明负荷、直流组网技术减少能量转换损耗、负荷功率曲线定制化调控技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以及电网互动能力……该示范区运用的零碳运行全覆盖技术已成为提升建筑能源系统可控性以及综合能效水平的引领性关键技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价称,该建筑为探索符合国情的“正规买球网”路径提供了标杆样本。
南网报记者 黄璐 通讯员 朱盈 沈诗鸣
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