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销服务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春灌保电行动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通讯员BZ
2025-05-06
浏览:
电力护航春耕,绿能润泽沃野。五月的平昌县春意盎然,在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汩汩清泉顺着智能灌溉系统滋润着新苗。5月5日,国网四川电力(巴中平昌)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同志们穿行在阡陌之间,用科技与汗水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多亏供电师傅提前给机井换了新线路,今年草莓浇灌再不用半夜排队了。”在江口街道临江村的草莓基地,种植户王建国指着正在作业的智能喷灌设备感慨道。春耕时节,一支由冯文弟、车伟等党员组成的电力服务队奔走在田间地头,他们肩挎工具包、手持红外测温仪,对全县128处农灌变压器、356眼机井进行“体检”。创新采用“无人机+人工”立体巡检模式,运用自适应智能飞控技术,仅用3天就完成了往年需要一周的线路巡查,精准定位并消除树障隐患80余处。
在白衣镇万亩油菜田边,“安全用电微讲堂”吸引了不少歇晌的农户。队员王忠林手持自制的线路模型,用方言讲解着漏电保护器的原理:“这个‘安全卫士’能在0.1秒内切断电源,就像给电线安了双火眼金睛。”接地气的讲解配合“隐患找茬”互动游戏,让安全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手机扫码即可观看的“电护良田”系列短视频,通过村村响广播循环播放的用电顺口溜,编织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安全防护网。
“手机点一点,用电问题当天解决。”正在操作“网上国网”APP的蜈蚣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国平说。针对春耕用电“短频急”的特点,该公司开辟绿色通道,23户草莓种植户从申请到用上电最快仅用4小时。田间设立的“电力驿站”成为农户的暖心港湾,充电宝、农具借用等12项便民服务,让沾满泥土的双手也能触碰到智慧电力的温度。
科技赋能的背后,是电力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在板庙镇千亩智慧农田,党员服务队指导安装的扫码灌溉系统大显身手,农户用手机扫码即可启动水泵,用水量实时显示在云端管理平台。这种“指尖灌溉”模式较传统方式节水30%,亩均用电成本下降18元。政企联建的《高标准农田电力保障三年规划》正在落地,120处电杆反光警示标识在暮色中闪烁,如同守护农田的星辰。
夜幕降临,金宝街道七里村的独居老人石涵寿家亮起温暖的灯光。服务队为他家更换了老化的电线,新装的漏电保护器上跳动着绿色指示灯。“这些孩子比自家儿女还贴心。”老人摩挲着服务队员送来的安全用电手册,封面上“人民至上 安全第一”几个烫金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据统计,此次春灌保电行动累计护航3.2万亩农田灌溉,预计促进粮食增产800余吨。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智慧电力的种子已在这片红色沃土生根发芽——从无人机翱翔的苍穹到地下奔涌的智能管网,从云端互联的灌溉系统到农户指尖跳动的数据流,平昌县正用绿色电能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随着“光伏+灌溉”新型模式的推进,这场电力与土地的对话,必将谱写出更多丰收的故事。
据悉,近年来平昌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分阶段推进、多项目叠加”为特点,截至2024年已实施项目覆盖金宝街道、响滩镇、岳家镇、驷马镇等十余个乡镇,累计面积超过35万亩。国网巴中供电公司以“党建+农电服务”为抓手,聚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电力保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既守护了农田“丰收线”,也织密了群众“安全网”。未来,该公司将持续推进农网升级与数字化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加强劲的“电动力”。(何凌霄)
 
 
作者: 中展世贸 海外展会
中展世贸 海外展会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